[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网2011年1月13日]黄河穿越工程是陕京三线管道工程“八大控制性工程”之一。管线需要从黄河岸边的山体上开始潜入,在黄河河床下80米深处潜行1578米后跃上北岸山脊,隧道出入口处的落差均达400米以上,坡度大于25度。6吨重的钢管如何才能稳妥地从斜巷运输到隧道底部?没有大型施工设备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管材布管和组对?怎样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管道一公司人面">
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管道一公司陕京三线黄河隧道施工纪实
储运工程

管道一公司陕京三线黄河隧道施工纪实

2011/1/18 9:21:40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Ľ>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网2011年1月13日] 黄河穿越工程是陕京三线管道工程“八大控制性工程”之一。管线需要从黄河岸边的山体上开始潜入,在黄河河床下80米深处潜行1578米后跃上北岸山脊,隧道出入口处的落差均达400米以上,坡度大于25度。6吨重的钢管如何才能稳妥地从斜巷运输到隧道底部?没有大型施工设备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管材布管和组对?怎样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管道一公司人面前。
  技术创新——黄河隧道施工的利器
  陕京三线黄河穿越工程位于陕西佳县与山西吕梁市临县交界处,黄河两岸为陡峭的山体,黄河隧道从南岸山脊开始经黄河底部到达北岸的山脊,呈倒梯形,两侧均为斜巷。由于隧道坡度大、空间狭小,造成大型运输、吊装机械无法进入,只能借助轻轨运送管材。可是在斜巷部位管材控制难度极大,一旦发生射管,6吨重的管材能把隧道水泥支护冲垮。
  承担该隧道施工的一公司范永明机组对隧道运管、组对的施工难题展开技术攻关,管工、焊工、起重工等技术骨干组成了技术攻关小组。技术人员借鉴以往隧道、斜井、陡坡等管道施工经验,经过5次改进,自行研制了轻轨运管小车。小车底部为4个轨道轮,前后各有一个U形的管材固定槽,保证管材能够紧贴在轨道车上。为保证轨道车安全行驶,技术人员对轨道车各个部分的承重情况进行了精确的计算。轨道车在设计上有3大亮点:一是技术人员将连接前后两轮钢材割断,换成了钢丝绳,由软连接代替硬连接,解决了轨道车脱轨的难题。二是在轨道车前后安装了两个龙门吊,轨道车行驶到指定位置后,可以直接操作龙门吊具进行对口,省去了管材卸车、布管、安装吊具3道工序。这样不仅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也让每道口作业时间缩短了20%,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三是轨道车前后的底板设计为活动式。对口时龙门吊控制上下方向,而水平方向调整就成了技术难题。为此,技术人员将轨道车底部的U底板改成活动式,通过千斤顶就可以轻松控制了。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体式轨道车成为攻克黄河隧道施工的一件利器,不仅解决了斜巷运管的难题,而且保证了隧道施工的安全,同时,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为黄河隧道施工立下汗马功劳。
  精细施工——破解施工矛盾的钥匙
  如此大角度的斜坡让大型施工机械无法进入,施工全凭小型机具和人力。施工难、工期紧成为摆在范永明机组面前的难题。范永明机组如何才能找到破解施工难、工期紧这对矛盾的金钥匙?
  管材和轨道车总重在10吨左右,斜巷运输速度太快就会发生射管,因此,卷扬机输送管材速度每分钟不能超过11米,仅斜巷就需要40多分钟,再加上平巷人工推管和对口、焊接,完成一根管材焊接至少需要3个小时。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延迟,那么整个工期就会随之滞后。
  为了保证工期,一公司陕京三线黄河穿越工程项目经理祁香文为隧道施工开通绿色通道,各部门全力配合。范永明机组统筹协调各道工序,使运管、对口、焊接、检测、防腐各工序紧密配合、环环相扣,全面协调推进。同时,增加一个焊接作业分队,24小时倒班作业,昼夜施工,两个焊接班展开了竞赛。黄河隧道出口是一条长484米、坡度为28度的斜巷,共有1024个台阶,每爬一次,就相当于徒步爬60层的高楼。刚刚从部队转业的小伙子秦学一口气爬上来累得大汗淋漓,坐在地上爬不起来了,而一般员工要歇上五六次。他们每天下隧道时还要背上十几公斤重的焊丝、焊条、防腐带等,每天上下班都是对员工体力的严峻考验。电工张恒玉为了检修水泵曾经一天下隧道5次,相当于在300层的高楼上爬个来回。为赶进度,秦学创下11分钟跑上隧道的纪录。
  隧道内壁不停渗水,导流沟像小溪一样,尽管水泵24小时不停作业,可是积水仍超过10厘米,员工只能在积水中坚持作业。进入9月,隧道内温度已经接近0摄氏度,员工就穿着棉衣坚持施工。隧道施工劳动强度极大,管材在平巷的运动完全靠人力推动,对口时龙门吊和千斤顶也是人力操作,每焊完一道焊口,还要把焊机、焊丝、把线抬到下一焊口处,一天下来,员工的棉衣湿透好几回,但他们克服困难,以顽强的毅力坚持施工。
  细节控制——筑起安全屏障
  在黄河隧道施工中,范永明机组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施全员HSE教育培训、全面安全风险识别,把安全工作渗透到每一个施工细节中。
  根据隧道施工特点,范永明机组构筑起3道安全屏障:首先,明确3个安全防范重点,即重点做好隧道内用电管理,做到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每日巡查;重点做好隧道内排水工作,针对落差大的实际情况,采取分级排水方法,4台水泵同时分级抽水,同时,加强对渗水情况的监测,24小时排水;重点做好隧道施工人员监控,实行出、入隧道作业签名制度。其次是在隧道内建立4大安全保障系统。一是建立通风系统。在进口和出口处各安装一台鼓风机,保证隧道内通风良好,同时定时对隧道内气体进行监测。二是建立照明系统。隧道内每隔10米安装一个照明灯,给每位员工配备了应急灯和手电筒。三是建立可视监控系统。隧道内安装了摄像头,在隧道外对隧道内施工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四是建立对讲系统。隧道内施工人员配备对讲机,方便与地面操作人员联系,防止因通讯不畅发生违章操作。同时,他们在隧道入口设立安全操作规程、反违章禁令、风险提示等标牌,将员工家属的嘱托制成条幅张贴在工地。用员工对家的责任、对家人的爱来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时时提醒员工遵章作业、安全施工。
凭着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不服输的精神,范永明机组仅用40天就完成了黄河隧道穿越施工,比计划工期整整提前了10天,147道焊口焊接一次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