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董秀成:资源性产品价改推高通胀预期 应长期渐进
储运工程

董秀成:资源性产品价改推高通胀预期 应长期渐进

2010/5/14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和讯网2010年5月12日]  近一段时间,各地资源性价格改革提速,水电气涨价压力越来越大,然而,昨日的发布的4月的CPI已涨至年内最高点,通胀压力与日俱增,此时加速调整资源性产品价格是否合理?国内能源经济学家,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在接受和讯网独家连线时表示,在目前这种形势下进行能源类产品价格调整,的确是会加大通胀压力。但价格改革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国家在这一时间点提出加快推进,应是在权衡利弊后所做出的比较合理的选择。
  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不但创下年内CPI涨幅新高,也创下了自2008年11月以来18个月新高。这一数据,距离国际通常认为的通胀警戒线和今年中国通胀率控制目标3%,也只有一步之遥。对此,董秀成分析称,在目前这种形势下进行能源类产品价格调整,的确是存在着推高涨价预期,进而加大通胀压力的担忧。
  不过,董秀成也表示,国家在考虑制定调整政策时,除了要考虑现实状况的因素之外,同时也会着眼于未来。首先,在国内,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也都提前明确了节能减排的任务标准;另外,在国际上,中国也肩负至2020年碳减排40%~45%,实现低碳经济的减排目标。现在出台这一系列进行资源性产品价格调整的政策,应是国家在权衡短期长期利弊,综合考虑当前和国内外形势之后,所作出的比较合理的选择。
  另外,董秀成也指出,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目标是想建立一套比较科学的价格机制,价格改革也不是是要能源价格只涨不降,未来价格是涨是降,关键取决于这套机制如何联动,包括国内国际联动,以及能源之间的联动关系等因素都需要得到充分考虑,需要长期渐进式的往前推动。
  当问及中国资源性产品价改可否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时,董秀成分析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处理这一问题时的方式不尽相同,发达国家通常的做法是让能源产品基本市场化,政府不干预产品价格。而发展中国家处理方式则与我们类似,多会实行政府管制,而这时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就是要形成一套科学的价格机制,在这方面,政府首先要保证的就是要让价格调整有章可循;另外,调整的缘由和方法也应及时告于外界知晓,政策的透明性也是未来相关制度细则可以顺利实施,达成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