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中国和委内瑞拉能源合作要全方位拓展
储运工程

中国和委内瑞拉能源合作要全方位拓展

2010/5/7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ĽIValign=center>
——专访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孙洪波博士
  [中国能源报 2010年5月3日]   编者按中国和委内瑞拉之间达成的价值200亿美元的贷款换石油融资意向成为近期中西方媒体报道的焦点。而此前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巴西期间,中巴签署的包括采购和两个深水区块开采勘探在内的一揽子协议,也是采用的“贷款换石油”模式。中拉能源合作到底发展到了哪一步?今后将面临哪些问题和机遇?《中国能源报》记者邀请到中国社科院拉美问题专家孙洪波来为中拉能源合作献计献策。
  中拉能源合作渐入佳境
  中国能源报:您能不能给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和拉丁美洲能源合作的历史?
  孙洪波:中国与拉美正式开展能源合作应该始于1993年10月,当时中石油与秘鲁政府签订了中国第一个境外油气合作合同,主要是参与秘方边际油田的开采,提供技术服务。实际上,根据一些中国驻拉美大使的回忆录,中拉能源合作的起点还可以再往前推:古巴革命胜利之后,在古巴的美国现代化炼厂被收归国有,而当时中国正开始发展石油工业,正四处找油,由于中国政府对古巴的支持,古巴回赠了我们很多从美国公司获得的炼厂建设的图纸、石油地质勘探资料等,这些资料在当时来看非常宝贵,所以我认为这应该是中拉能源合作的起点。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曾向巴西等国出口过原油。1996年11月,中国与委内瑞拉的合作获得重大突破,两国签署了合作开发乳化油以及乳化油购售等协议。特别近五年来,中拉能源合作全面展开,涉及勘探、开发、油气管道建设等多个领域。可以说,中国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对拉美产生了较强的辐射力,而能源合作则成为了提升中拉关系的亮点。
  中国能源报:有媒体评价说,中国和拉美的能源合作正渐入佳境,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您认为是这样吗?
  孙洪波:从1993年中国同秘鲁第一次合作开始算起,到目前为止已有17年了,可以说中国和拉美能源合作的局面已经打开。我国同墨西哥、巴西、哥伦比亚、古巴、秘鲁、厄瓜多尔及委内瑞拉都有合作,并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增加。拉美国家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中国可成为它们扩大对外能源合作的战略伙伴。不过虽然拉美在认识上达到了这样一个高度,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在合作方式的具体操作上存在一些分歧,但这不是双方合作的障碍,而是可能需要双方在相互沟通了解上不断磨合。因此如果要对中拉合作现状下一个准确的定语的话,我认为战略性的合作局面已经打来,双方达成共识,即中国是拉丁美洲能源合作的一个重要选择,并且合作的前景非常广阔。
  中国能源报:普遍认为,中国和拉美的外交关系很好,那您认为中拉能源具体合作方式为什么还会存在问题?   孙洪波:这里有个误区:认为一些拉美国家跟我国关系很友好,他们就要给我们优惠。然而能源合作还要考虑商业利益,商业就是一个讨价还价的博弈过程。作为能源合作的需求方,拉美渴望实现对外能源合作的多元化,避免过度地依赖某一个国家。所以指望拉美国家过多地让步是不现实的。另外拉美左派执政的国家2005年到2007年新一轮政策变化之后,这些国家的能源合作开始具有外交政策调整的特点,而我们合作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保障能源安全和推动石油企业走出去。不能忽视的是,应当警惕某些拉美国家,以石油为砝码,打中国牌,威胁美国如果与之关系紧张,就转向中国出口。   能源外交,政治因素自然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变量。从能源外交的决策到政策的实施,涉及到不同的行为主体。能源合作虽然由政府来推动,但具体操作者实际上是企业。对我国企业而言,其谈判能力还有待提高。与欧美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能力以及本地化经验都不足。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倡导国际化、走出去等战略,而我们在区域层次上的目标,还需进一步明确,就是要提升本地化能力。所谓国际化,是遵循国际规则、惯例等,参与、融入国际市场的过程;而对某一地区而言,我们更要强调本地化能力。实际上,国际化与本地化息息相关,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能源合作更是如此。拉美各国的能源制度各异: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加强了国有石油公司的控制权,这是国家政府资源意识增强的表现;阿根廷实现了私有化,所有的油气资产抛售一空;巴西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开放的,但开放程度极其有限,墨西哥就更不用说了,尽管去年墨西哥国会通过了能源改革法案,但改革的步伐仍然不大。这些国家资源主权意识增强,其国内不同利益集团围绕资源财富分配的政治摩擦时而尖锐,时而缓和,也是中国进入拉美不得不面对的复杂的政治环境。   中国和拉美国家合作签订的合同现在增加了很多灵活性条款,让我们无法预期,这反映出中拉合作政策的不确定因素实际上在增加。另外,拉美国家经常拿环保问题当阻碍合作的借口。由于这些国家存在中央政府、国有能源企业、地方政府、当地社区、非政府组织等不同的利益主体,民主国家体制下,他们之间的利益发生冲突,无疑也增加了中国对外能源合作工作的复杂性。例如最近巴西新发现了深海石油,总统卢拉想搞改革,成立新的国有公司,增加政府的权利和收益,结果导致沿海产油各州的不满。拉美比非洲复杂,我们在合作中一定要做足功课。   西半球的能源秩序在发生变化   中国能源报:众所周知,美国一直是委内瑞拉最大的原油买主,从总体上来看,拉美也是美国能源供应链的重要一环。现在中国同包括委内瑞拉在内的很多拉美国家良性互动是否对美国能源安全形成了威胁?如果美国因猜忌采取进一步行动,您认为中国将如何应对呢?   孙洪波:这里我首先列举几个事实:第一,2004年以来,美国从拉美进口的原油,无论是进口总量,还是占美国原有进口的比重都在持续下降;其次,奥巴马上台之后,提出了新能源伙伴计划,在拉美倡导发展新能源;第三,拉美的发展处于上升阶段,本地区内部能源需求也在增加;再一个,拉美能源的探明储量巨大。在我看来只是西半球的能源秩序在发生变化。比如委内瑞拉石油储量足够大,但政治环境令美国担忧。美国很多学者指出,一旦委内瑞拉和美国关系紧张,他们就会转向中国出口。中国在拉美并没有危及美国的能源安全,如果非要引入中国威胁论的概念,那也是一些美国学者对中国在拉美影响力不断扩大的一种担心。不能否认,中国和美国在拉美会形成某种程度上的商业竞争,所以才在美国引发了很多不满和猜忌。   拉美石油出口国一般出口原油到美国去加工,然后进口成品油,拉美炼化能力严重不足。所以中下游合作也将成为中拉合作的一个切入点。尽管美国仍是西半球能源秩序的主导者,可以看到,拉美近年来也正试图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中国企业具备技术和资金优势,可以进一步挖掘中拉的合作潜力。中国在哥斯达黎加同当地国有炼厂合作,帮助升级改造就是很好的范例。还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来自拉美外部的投资,不只有中国,还有印度、日本、俄罗斯,特别是巴西的国有石油公司非常活跃,所以这样一看,美国在拉美的地位自然下降了。   中国能源报:您能不能为中拉进一步开拓能源合作提点建议,我们接下来要注意什么?   孙洪波:温家宝总理4月22日在国家能源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走出去”战略,要继续发挥外交、经贸、援助等多种政策,全方位拓展能源对外合作领域和空间。我很认同这种思路,能源合作不能忽视其他辅助政策,提供贷款融资就是辅助政策。中国可适当扩大对拉美的发展援助,一定要协调好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不能只在石油开采地区搞发展建设,新殖民主义的提法就是因为对方害怕中国让它用石油等资源作抵押。另外提到“贷款换石油”,我认为下一步,我们应该研究中国石油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协调。实际上,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都要走出去,合作过程并非我们想象得那么轻而易举。当然我国都是国有企业,相对来说容易协调,但需要建立一种协调机制。   考虑到拉美存在政治局势紧张的国家,建立能源外交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也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