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管道局泰国第七天然气处理厂项目建设纪实(图)
储运工程

管道局泰国第七天然气处理厂项目建设纪实(图)

2024/3/20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一场跨越山海的“合奏”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4-03-19]
  3月11日,管道局承建的泰国第七天然气处理厂项目脱甲烷塔吊装工作顺利完成,为后续施工快速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2013年,管道局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一场跨越山海的“合奏”拉开序幕。在进入泰国市场的10年里,管道局出色地完成了多个当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凭借过硬的综合实力,逐渐在泰国市场站稳脚跟。
  提速创新增活力
  2021年10月,管道局国际公司东南亚地区公司传来好消息:泰国第七天然气处理厂项目中标!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将产出50亿立方米的洁净天然气,占泰国天然气市场份额的20%。
  作为天然气领域的高端业务,第七天然气处理厂项目集天然气发电、增压外输、LNG冷能利用等功能于一体。“项目应用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半贫胺液循环量AGRU单元(脱酸单元),全球首创利用LNG冷能‘乙烷回收和精馏’技术,乙烷回收率高达97.72%。目前,项目已全面进入施工高峰期。”管道局泰国天然气处理厂项目经理王国臣介绍说。
  项目之初,如何将天然气中脱离出的酸气进行有效处理成为一道难题。“我们通过组建设计技术中心作为项目的核心枢纽,将技术、采购、施工三方整合,监督设计、联络业主、支持采办、指导施工,突破传统的各自为战模式,解决了不少难题。”王国臣说。那段时间,设计技术中心和设计单位、采购部门集体探寻解决方案。他们线上线下反复开会探讨,最终确定采购RTO装置单元(蓄热式氧化炉),将脱酸单元分离出的硫化氢气体进行多次处理,最终转化为硫酸钠和亚硫酸钠固体,实现硫化物的零排放。
  为提高效率,项目部还多方位开展数字化应用。通过引用智能工地系统,对采购物资的打包、入库、出库提供支持,对项目预试运优先级使用的物资提供试压、质量监控等数字化管理。项目自主开发的CCSTO系统实现以试压包为核心的精准突击,为项目全力冲刺提供了更加精确的管控措施。
  泰国第七天然气处理厂项目施工现场。
  量质齐升探新路
  项目地处填海造田区域,南部6万平方米的场地为淤泥软土地基。项目部对淤泥的性质、水分含量等关键参数进行详细的勘察对比研究后,首次引入真空预压固结法处置软土地基。这一方法可以减少土方的运输和处理时间,降低成本。此外,通过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了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有效降低了工程施工的风险。
  在建筑施工时,项目通过预制建筑外墙、管廊,减少现场脚手架搭设等工序,减少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质量;在球罐施工中,项目将传统的壁板现场逐块安装改为预制厂二接一,实现了现场安装量减半。此外,还提升了焊接效率和质量,将工艺管道的预制深度提升至80%,减少现场焊接的工作量。首次将中国自动焊生产线引入泰国石油项目,其工作效率能达到手工预制效率的3倍以上。
  “我们不仅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还要积极推广中国品牌。”这是项目上中方员工的共识。长期以来,业主的钢结构都采购美标、日标产品。“我们中国的钢结构产品质量很好。”质量经理李晓峰告诉记者,“我们推荐业主采购中国产钢结构,但业主怎么会轻易更换采购产品呢?”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谈判及有力的实验数据比对,历经两个多月,业主同意采购中国生产的钢结构。部分钢结构国产化后,大幅缩短了现场采购安装的周期。
  项目主导开展了设计优化,通过引入长输管线的设计方法,经过计算,他们向业主建议,提升3条大口径连通管道的钢级,不仅解决了业主改造租用公共管廊的困难,还实现了钢材总重量减少30%,节约采办费用超700余万元。
  共谋发展促和谐
  从项目现场办公室往东南方向望去,有一座可爱的小岛。中方与泰方员工曾多次到岛上捡拾垃圾、投放鱼苗。环保的种子早已在每名员工心中生根发芽。
  泰国第七天然气处理厂项目位于玛塔普码头海边。项目建设的同时,严格按照当地EIA要求,全面控制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噪声、废水和废物等污染。项目采用真空预压固结法,改良淤泥或软土,避免产生大量的挖土和填方运输,保留了原地土壤的材料。此外,项目与当地社区建立了畅通的沟通渠道和应急响应机制,获得了当地政府、园区和居民的认可与信任。
  长期以来,管道局积极培养属地化员工,为当地增加了许多就业岗位,也为当地培育了一大批能独立开展工作的骨干员工。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环境管理专员Achariya受到管道局工会的表彰,荣获“巾帼建功标兵”称号。Achariya是这个项目的属地化员工,已在管道局就职5年。项目80%以上的人员采用属地化用工,像Achariya一样在管道局就职五六年的属地化员工有很多。管道局还开展体育活动,设立中泰语学习班等,促进中方员工和属地员工相互了解,形成共识与默契。
  十年磨一剑。管道局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中,推动一项项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延伸拓展,跨越山海,在日渐通达的连接中架起互利共赢的桥梁。(记者徐义泽通讯员李孟夏任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