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011年3月4日]经历过2003年非典的人对于那种恐慌应该还记忆犹新,谁是下一个被传染的人?传染还会延续多久?人们会病成什么样子?非典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北非、中东石油国家相继动荡仍使我们陷入类似的恐慌。尤其是继突尼斯、埃及发生动荡后,新的火药桶在利比亚引爆,直接导致国际油价突破100美元,其中北海布伦特的石油期货价格3月3日一度升至每桶114.78美元,前所未有地比近期纽约油价高出十几美元。
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韩晓平:下次石油危机,中国受害最深
储运工程

韩晓平:下次石油危机,中国受害最深

2011/3/7 8:50:03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人民网 2011年3月4日] 经历过2003年非典的人对于那种恐慌应该还记忆犹新,谁是下一个被传染的人?传染还会延续多久?人们会病成什么样子?非典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北非、中东石油国家相继动荡仍使我们陷入类似的恐慌。尤其是继突尼斯、埃及发生动荡后,新的火药桶在利比亚引爆,直接导致国际油价突破100美元,其中北海布伦特的石油期货价格3月3日一度升至每桶114.78美元,前所未有地比近期纽约油价高出十几美元。
  一些悲观人士认为,世界可能出现第四次石油危机。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标准,全球石油供应缺口如果达到6%,而且短期内无力弥补,世界就陷入石油危机。油价会因为恐慌而暴涨,一些国家会因担心买不到油而大量囤积,造成全球石油供需体系的混乱,影响到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全球通货膨胀。
  笔者认为,如果世界出现能源危机,中国将可能是受影响最剧烈的国家,我们必须有所警惕。前几次世界性能源危机时,中国还是一个石油自给自足的国家,没有受到影响,甚至因为石油价格上涨从出口中获益。但今天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6%,中国每年从中东、北非进口的石油超过1.3亿吨,而美国从那里进口只有8000多万吨。作为一个后起的新兴经济体,中国的石油来源大多是一些政治上不稳定的地区,中国对这些地区缺乏控制能力。同时,美国、日本、欧洲都有超过120天的战略储备,而中国的储备杯水车薪。加之,中国的能源配置极其扭曲,长期坚持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我们使用大量的柴油来运输煤炭,一旦石油供应出现问题,没有油怎么运煤?没有煤又怎么发电?可以说,石油供应出现中断,中国经济运行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实际上,美国对中东石油的需求目前只占其石油总需求的10%左右,而2010年利比亚每日原油产量160万桶,其中有150万桶出口欧洲。因此,美国似乎在这场危机中显现出某种淡定,神经也不像欧洲那样紧张,纽约油价大大低于英国北海油价。一些专家认为,这与美国近年发生的“页岩气革命”不无关系。美国通过开放市场,鼓励多达6000家来自全球的企业进行页岩气和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使美国的天然气供应能力激增,不仅不再需要进口,而且已经开始出口,使奥巴马的“能源独立”可能变为现实。如果油价继续推升,美国还可以投资建设一个新的能源体系,用液化天然气替代卡车消耗的柴油,用压缩天然气替代小汽车消耗的汽油,从而大量减少对外部石油进口的依赖。
  中国的页岩气和煤层气资源与美国同样丰富。笔者期待,这轮石油价格暴涨能够推动中国的能源变革。中国应该尽早效法美国的成功经验,使中国的能源结构出现一次大调整,让中国也走上“能源独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增强我们应对能源“传染病”的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