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会活动  >  “低碳烯烃和芳烃生产技术 及产业耦合技术交流会”在大连召开
本会活动

“低碳烯烃和芳烃生产技术 及产业耦合技术交流会”在大连召开

2019/10/10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本会讯: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技术咨询中心联合中国化工学会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低碳烯烃和芳烃生产技术和产业耦合技术交流会”于2019年9月24日~26日在辽宁大连召开。与会代表会后参观了恒力石化(大连)炼化有限公司。
  会议邀请了院士、知名专家、学术带头人25位专家出席会议并做专题报告;邀请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延长石油、地方民营炼厂、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专家和领导围绕本次会议主题做了不同内容的主题发言,就“低碳烯烃和芳烃生产技术及产业耦合技术”进行了交流。
  当前,我国炼油能力和原油加工量持续增加,2017年我国炼油能力已经达到8.04亿吨,全国原油加工量5.68亿吨,炼油装置开工率为70.64%。到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要控制在60亿吨标准煤以内,煤炭、油气、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按5∶3∶2。届时石油消费比例不变依然维持15%,即需要9亿吨标准煤,按1kg标油=1.4286kg标煤折算石油消费总量为6.30亿吨,届时炼油能力将达到11亿吨/年,炼油装置开工率会下降到57.27%。如果考虑现在的开工率70%不变,仅需要炼油能力9亿吨/年,如果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开工率按80%考虑7.88亿吨。炼油能力过剩超过1.5~2亿吨/年,此趋势使得炼油产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
  炼油能力过剩的解决途径:将油品转化为低碳烯烃和芳烃,也就消化了加工能力,解决了能力过剩的矛盾。将油品转化为烯烃、芳烃等基础原料和高端化工新材料,形成“油头化尾”一体化产业模式,实现炼油与下游高端石化产品生产的平衡发展。这是当前炼油企业的发展思路与方向。
  而且,中国是聚烯烃生产和消费大国,2017年中国聚烯烃总产量约3600万吨,表观消费量约5000万吨,自给率仅达到72%。随着炼油DCC、CPP、HCC等技术的推广;煤基甲醇制MTO、MTP、MTA、MTG等技术的发展以及丙烷脱氢(PDH)等多种原料路线的兴起,中国的聚烯烃产业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竞争的格局。发展低碳烯烃和芳烃可以大幅度消化过剩炼油能力,可以大幅度提升聚烯烃自给率,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巨大支持作用;对我国传统产业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供过于求矛盾解决,克服制约经济转型、供给侧结构升级的难题大有好处。也符合和支持中央倡导的“能源供应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能源供应与环境治理之间的矛盾、人类现代生活方式与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三大矛盾,正在催生一场前所未有的能源革命”的理论与实践。
  根据国家炼油和石化产业形式,将实施“改造提升、搬迁转移、转型转产、关闭淘汰”的路径,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实现高端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是正确的,适时的。炼油、石化、煤化工等企业都要创造低成本生产和发展战略(少产油品、发展化工,资源优化、内部集成),形成有机的化工集群模式。对重化工企业,应按“化工簇群”的模式,实现基地化建设、园区化管理;形成产业链发展模式,向园区化、基地化、一体化、集约化区域发展转型。先进企业设计思路:生产装置大型化、企业之间基地化、生产要素集约化、上游下游一体化、生产过程洁净化、生产产品清洁化、油品输运管道化、控制系统智能化。找到企业发展的路径,企业才有希望(特别是对没有实现经济规模的企业,尤其如此)。实施低成本进入石化领域的原料策略、高产值产出、差异化生产,是炼油向石化转型的方向,并且将立足市场需求在自己加工的产业链中,才能成为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
  根据专家共议,认为召开“低碳烯烃和芳烃生产技术和产业耦合技术交流会”是适时的和热门的话题。它的技术研讨、交流将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企业效益和竞争力,有利于缓解石油化工原料不足的矛盾。对炼油、炼油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的发展都是很好的支持。实现优化加工、经济加工,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满足产品竞争力要求是非常有价值的会议。
  会议交流的很好,专家专业水平较高,特别是组织参观恒力石化(大连)炼化有限公司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代表感觉很有新意、很有收获。现场气氛热烈,参会代表之间交流活跃。
  (张国生稿)